企业信用修复丨企业失信,其法定代表人也会被“拉黑”吗?

在现代经济社会,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命线。然而,有些公司因各种原因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通常讲的“失信黑名单”,这不仅对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影响,同样也对其法定代表人带来诸多麻烦。因公司失信,法人跟着受到负面影响的案例不在少数。

今年6月份,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因执行标的14065元全部未履行,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同时限制威马汽车及公司法定代表人沈晖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10月份,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法院依照相关规定,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正威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文银不得实施系列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公司一处失信,其法人也面临着处处受限的局面。

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公司为什么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所谓的失信黑名单。

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月16日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3、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5、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通俗地讲,基本上就是欠债不还,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履行义务的,产生纠纷而未及时履行义务的。)

问:如果公司一旦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那么也将面临一系列负面影响,具体有哪些呢?

答:1、法院会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布,同步公示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各大官方网站,并且被企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平台抓取进行信息公示。

2、法院会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法院应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征信机构通报,并由征信机构在其征信系统中记录。

3、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限制其贷款、融资等金融活动,降低贷款额度等。

4、受到多部门联合惩戒,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如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参加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暂停受理失信被执行人的工程项目许可、资质审批,暂缓受理建筑市场相关业务事项,暂缓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等工作。

问:上述负面影响只提到了公司,并不涉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事实上,若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法定代表人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问题。

答:首先,他们可能会受到来自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压力,要求解释失信的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①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②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③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④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旅游、度假;

⑤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⑥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⑦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综合来看,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均可能被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法定代表人也可能被限制办理金融机构的贷款和信用卡。根据《“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的规定:失信被执行人为单位时,信用惩戒对象还包括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信用惩戒措施除了限制消费外,还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可见,公司一旦失信,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公司,也会波及法定代表人,对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法定代表人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那么,此时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我只是挂名的法定代表人,不是公司的股东,是否也需要承担责任呢?”对此,相关文件并没有加以区分。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而不论其是否是公司的股东。认为“挂名法人”不会承担责任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

在越来越重视信用的社会,信用缺失将会令人寸步难行,公司一旦失信,将面临信息公示、多部门联合惩戒等后果,而法人也会因此受到一系列的惩戒措施。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信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应予以高度重视,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如若出现失信行为,要尽快纠错并履行相关义务,加快修复好自身信用,消除不良影响。

问:哪些失信行为可以进行修复?

答:1、行政处罚类

修复记录:公共信息行政处罚记录、被列入一般失信、较重失信、严重失信“黑名单”记录、工商行政管理违法信息、经营异常名录信息等。

修复平台: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政府采购网、各地方门户/政务平台等。

2、司法案件类

修复记录:企业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黑名单”,全国公开、生效的诉讼案件的判决、裁定、决定法律文书等。

修复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

3、第三方大数据

修复记录:企业在第三方信息平台的负面自身风险、历史风险等。

修复平台: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水滴信用等。

更多关于企业信用修复的详情,欢迎咨询哦~

Scroll to Top